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4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考证"令、命、名、鸣、铭"五词的同源关系并重点阐释了"今"、"名"的孽生关系和背后隐含的认知·文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语词符号的创造既是一种认知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因而汉语同源词的研究,要在考证和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尽可能地发掘"孳生链"、"语源义"背后的认知·文化机制,尽可能地阐释认知·文化机制深处的文化精神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以晋卿赵氏家臣公孙杵臼、程婴与董安于形象的演变为考察范例,分析先秦与汉代叙事文本中家臣形象被重塑所遵循的文学轨迹:因叙事技巧日益成熟,文本中的家臣形象不断地被重塑,家臣形象或是性格侧面增多.或是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或是增添新的成员.家臣形象因此由单纯而递进到复杂,由肤浅的外形描画而演进为揭示形象的内心世界,这昭示了文学发展自身的规律和脉络.  相似文献   
43.
晚明时期出现的“世说体”小说《世说新语补》在日本江户时期广为传播,江户士人对其展开大量的注解、抄补、音译等研究工作,并掀起了日本“世说体”小说的创作热潮,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通过对《世说新语补》渡日版本内容的比勘,发现其书基本承袭了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一贯风格,但在内容上又根据作者的价值旨趣进行了删减或增补,增加了大量符合儒家思想观念之内容。《世说新语补》在江户时期的风行,以及其后在日本产生的“世说热”的现象,折射出江户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4.
《商君书》文学观念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君书》体现的文学观念代表了商鞅对文学的基本认识。商鞅的文学观念是在批判儒家思想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包括对儒家文化典籍的否定,对以儒家文化典籍为范本的文学传播活动和文学接受活动的否定。它忽视了儒家文化对社会伦理和人文道德精神的塑造作用,具有其片面性。然而它客观上促使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与政治分离,向抒情和娱乐等其他方向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45.
沈从文和劳伦斯分别是中英20世纪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有争议的作家。这是因为他们面对现代文明与人性的冲突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以原始的性爱作为切入点,对人性异化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入的思考。在他们的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相似的人生经历、相近的创作方法、相同的表现主题以及同样多舛的文学命运使两位作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46.
论古代文学观念的历史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学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观念包括对文学的全部认识,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做什么、文学怎么做等问题,涵盖了文学本体论、文学功用论和文学创作论.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晋书》等古代典籍的分析考证,可以看出陆机加入"二十四友"集团其实只是权宜之计.陆机与其核心人物贾谧的关系并不深厚,与集团其他成员如潘岳等人交往更少,甚至彼此互怀对抗之意.  相似文献   
48.
《抱朴子》是东晋学者葛洪的代表作.它分为《抱朴子·外篇》与《抱朴子·内篇》两部分.《抱朴子·内篇》属于道家,历来毫无争议.《抱朴子·外篇》的归属却不明确.葛洪自认为属于儒家,后人却将其归入杂家或道家.根据书的内容及葛洪的思想倾向来看,《抱朴子·外篇》应该属于儒家.  相似文献   
49.
色彩词红BB单独探讨的人不多,本文对红BB的构词规律,词义特征、语法特点,语用中的发展衍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0.
中国当代传媒话语历经政治话语、经济话语两个阶段,现在正向人文话语转变,这正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由政治社会转向经济社会和人文社会的历史过程。本文仅以1950年至197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一个关键词"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为例,通过情景分析,深刻揭示中国当代传媒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性,同时展现中国当代社会经历政治社会这一阶段时所留下的历史印迹,说明中国当代传媒就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中国当代传媒至今也没有超越"党报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